English

服务热线:1867556088

新闻动态

详细内容

咫尺里锦上添花!解密杂技道具里的机关设计

传统杂技艺人常常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把式,把式,全凭家什。”简单几个字,道出了杂技道具制作在杂技发展中的重要性。杂技道具制作与杂技表演密不可分,道具制作的好坏、合理与否至关重要,直接影响节目的表演效果。当我们走近这些暗藏机巧的杂技道具,其中的奇思妙想与巧夺天工,在方寸间不断求新、咫尺里锦上添花,处处都留下了广西杂技人超越自我、勇于创新的故事。

转碟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。记者 邹财麟 摄

转碟背后的“门子”

转碟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。表演时,演员们用一根长约一米,粗如铅笔的竿子顶着碟底,晃动旋转,似迎风而立的荷叶,如蹁跹飞舞的彩蝶。转碟表演中,表演者需要和道具完美结合,还要具备掌握平衡和控制重心的技巧。

走进广西杂技团的排练场,转碟的道具摆放在大厅一侧的墙边,方便演员们随时取出来排练。记者看到,这些道具碟子并非瓷质,而是由一种塑胶材质制作而成,只不过外观类似瓷碟。

表演队队长吴俊儒告诉记者,最早的杂技表演中,传统艺人转碟使用的道具,确实是瓷碟,艺人通过抖动手腕,使碟子随着抖动的频率产生晃动与旋转。“传统的表演,只要求表演者使用巧劲控制碟子的平衡和速度,所以道具的辅助作用非常简单。”

随着杂技艺术的不断发展,转碟表演者在增加转碟数量的同时,还得加入下腰、叠罗汉等技巧,甚至是芭蕾舞蹈动作等,这时候演员们转动的碟子,就得相应加入一些机关的设计了。

“现在的道具碟子,不再是瓷制,碟底会设计有‘门子’,方便我们的撑杆稳定控制转碟。”吴俊儒拿起碟子向记者展示其中“门子”,机关的诀窍就是让转碟与撑杆更好地“粘合”在一起,“艺术的审美与技艺的提高是不断融合发展的,能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观感,是最重要的事情”。

演员在展示《炊事员》里的道具盘子。记者 邹财麟 摄

“炊事员”带来的欢乐

排练厅中央,一条长桌上,十余个铁制的圆盘整齐码放着,引人注目。别看这些圆盘沉甸甸的很有重量,杂技演员上前轻轻一拨,圆盘就能在桌面上旋转起来。这套道具出自传统杂技的经典节目——《炊事员》。节目自上世纪60年代被创作出来后,在全国风靡一时,成为各省杂技团必备的演出节目。

吴俊儒说,一般会安排两位男演员转动一排餐桌上摆的盘子,让盘子转动不停顿。为了增加表演难度,演员还会用一些滑稽手段:一个为转盘加转,一个帮倒忙,盘子快要停摆时,炊事员还要“意外”相撞。原本单纯的杂耍项目,生活气十足,很受观众喜爱。

记者试了试这套道具,铁制的圆盘分量十足,很难掌握重心。吴俊儒说,为了方便表演者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控制住十余个圆盘转动,桌面对应的位置上,都设计了下沉的凹槽,以保证沉甸甸地圆盘能在固定的位置上一直转动。当演员们的逗趣表演带来欢乐与掌声时,坐在台下的观众是不会发现在转个不停的圆盘背后,有着这些讨巧却实用的机关。

中幡表演时,表演者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,舞出许多花样。记者 邹财麟 摄

绣上壮锦图案的中幡

与其他杂技道具不同,一杆近6米高的旗幡显得“鹤立鸡群”,旗面上绣着壮锦图案,这是传统民俗艺术“舞中幡”的道具。

中幡,又称标旗。早在清乾隆年间,旗手将龙旗杆上加上伞,耍动起来更加好看。后来加伞的大旗杆被皇宫用做迎接外交使者的仪仗队,显得威武庄重。后来这种表演方式传到民间,演变成庙会中的节目。上世纪70年代,流传多年的“舞中幡”在老艺术家们的精心挖掘下,得以重现在杂技舞台上。

中幡表演时,表演者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,舞出许多花样,各有形象的名称。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为“霸王举鼎”,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托住竹竿为“金鸡独立”,此外还有“龙抬头”“太公钓鱼”“擎一柱”等。考究的中幡竿顶上还有一层乃至数层由彩釉、锦缎、响铃、小旗、流苏组成的圆形装饰物,称为缨络宝盖,舞起来不仅五彩缤纷,还能发出悦耳的声音。

2021年,广西推出的红色杂技剧《英雄虎胆》中,舞中幡这一项杂技技艺也被应用其中。为了凸显广西特色,道具旗幡上精心嵌入了壮锦的图案。当演员托举起旗幡舞动时,民族文化的绮丽色彩也随之飘扬。

吴俊儒展示鼓车下方的结构。记者 邹财麟 摄

蹬鼓登上春晚舞台

2019年的春晚舞台上,调集了全国7个知名杂技表演团队、荟萃了十个杂技门类的节目《争奇斗艳》令观众印象深刻。其中,广西杂技团的《蹬鼓》,高难度的炫技更是让人惊艳。

时光倒流回2019年的春晚排练大厅,当广西杂技团演员们带着道具鼓出现在大厅时,就引起一阵轰动。担任那一届春晚节目编导的王升表示,“以往我们看到的蹬鼓,都是演员把鼓搬到某个地方,鼓是没法自由运动的。但是广西杂技团的蹬鼓,可以在舞台上‘自由流动’。这样的道具可是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。”

这台节目是广西杂技团自主研发创新的,演出过程中,演员能躺在鼓车上一边控制鼓车移动变换队形一边蹬鼓,将静止的鼓车改良创新为流动鼓车。节目在2015年正式亮相之时,就引起很大的反响,有专家认为这是杂技表演的又一突破性创新。这个节目还荣获了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“银狮奖”。

近距离观看蹬鼓道具,记者发现,道具鼓上的机关不少,内嵌电机的底座,表面安装了好几个按键。表演时,演员通过这些按键来控制速度、方向等,同时还得兼顾脚上蹬着的鼓,甚至还要完成叠罗汉等高难度动作,“一心多用”可不是件简单的事。

崔焱为观众带来了表演节目《弦》,在大吉他上面先后完成倒立技巧、跟斗技巧和高空惯性技巧等高难度动作。受访者供图

五米高的吉他

今年年初,一档大型杂技文化节目《技惊四座》亮相,该节目以“惊、险、奇、美”为亮点,集艺术性、观赏性、故事性于一体。广西杂技团的首席演员崔焱,带着他创新设计的大型杂技道具,登上了这一综艺节目的舞台。

舞台上,崔焱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独特又精彩的表演——《弦》,讲述了一个追梦少年,如何在梦想的道路上逆流而上的故事。表演借助了特殊的原创道具:一把重达1吨的吉他。这一把巨型的吉他,高5米,宽1.4米。攀上吉他的崔焱,在上面先后完成倒立技巧、跟斗技巧和高空惯性技巧等高难度动作,将跨界杂技秀与音乐节奏完美结合,收获了无数好评。

崔焱告诉记者,吉他依靠电机来升到某个角度时,他需要在吉他的顶端完成高空惯性技巧,而动作幅度过大,对电机的承受能力会有很高的要求。为了能够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,道具设计之初,他只能反复在吉他上做出高难度动作,以测试电机的承受能力。“好几次试验的时候,我还在上面靠惯性摇摆,底座的电机就已经冒出了火花”。

在崔焱看来,杂技艺术的核心是技,包括灯、服、景、效以及演员与之相关的表演等综合形式的美,也是构成这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演员与道具一起在观众面前表演,精美的道具能为精彩的节目锦上添花,杂技艺术的美,离不开道具设计的匠心与初心。



  • 电话直呼

技术支持: 网站建设 | 管理登录
seo seo